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,随着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到来,不少人着手准备“家庭药箱”。如何有针对性的备药?居家用药需要注意哪些禁忌事项?对此,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谢菡,为大家开出防疫“家庭药箱”指南。
可对症备药,并非只有一种选择
根据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力变强、但致病力下降的特点,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,少部分为轻症和普通型,以及极少数可能会出现重症或危重症。
“需要提醒的是,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吃药,在家休息,保持好的心情和身体状态就可以了。”谢菡表示,“如果症状比较轻,也可以不用药,多休息、大量喝水通常也能自愈。如果症状比较严重,则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。如体温超过38.5°C时,可适量服用退烧药。”
专家提醒,退热药、感冒药、止咳药、化痰药,这些药品都不能治疗新冠肺炎,只是可以缓解一下新冠肺炎引起的症状。以下非处方药,对新冠肺炎、流感症状缓解都有效。
用药禁忌需了解,避免重复、超剂量
近期,各地医院接诊了一些因用药错误导致急性肝损伤的患者。
“合理用药很关键,”谢菡表示,“同类药物千万不要重复用药,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。比如很多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,重复用药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,导致急性肝功能损伤。所以用药前,建议认真细读用药说明,防止过量。超剂量药物不仅不能缓解症状,还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。”除了避免超剂量,还要避免超次数使用。“退烧药每4-6小时才可重复使用1次,如果一种退烧药物效果不佳,可以换用其他退热药物,不可超剂量使用,也不宜叠加使用。”谢菡说。
在选择药物时,应特别注意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、禁忌、注意事项等内容,不要凭经验服药。“比如布洛芬,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的基础疾病,一般要评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再使用。如果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则不建议使用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需要监测血压和评估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,以免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。”谢菡提醒,“在空腹的情况下不要服用布洛芬,否则会导致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,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,引发胃部疾病。”
此外,谢菡强调用药必须对症,“阿莫西林、头孢属于抗生素,是用来消灭细菌的,而新冠肺炎的症状是病毒感染导致的,抗生素不抗病毒,用多了还伤身。且无论是抗病毒药物还是中成药,都不具备预防功能,没有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是不需要服药的。”
毋需盲目囤药,戴口罩种疫苗更有效
针对防疫“家庭药箱”,专家强调,“备”药要科学,“囤”药不可取。
“家中可适量预备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药、中成药、常规感冒药,同类药物准备一种即可,大量囤药没必要。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,药物长期不用也会导致过期浪费。特别是糖浆类,如果打开保管不当可能造成药液污染或变质。”谢菡表示,“目前,大家可通过线上线下、互联网医院等多重渠道,咨询用药问题,评估用药风险。”
谢菡建议,一般家中常备3-5天药量即可,如果超过此时间症状并无缓解,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,也可前往医院就诊。
专家提醒,对抗病毒更需要好好休息,不要熬夜,多喝水,保证营养,清淡饮食,多吃果蔬,规律作息,适量运动,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而预防新冠肺炎,最好的方法是做好个人防护,“大家要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外出戴好口罩、勤洗手,避免人员聚集,保持社交距离。如果符合条件,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,主动做好健康防护。”
|